[IGCC2015] “中国专家有话说”:IGCC热点现场解读会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5/6/11 17:43:59  浏览量:23797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在第11届国际胃癌大会的现场,《肿瘤瞭望》组织中国胃癌专家进行了一场圆桌会,围绕近年来胃癌领域研究的进展,与专家一起探讨有关在胃癌临床治疗实践中的一些热点和争议话题。

  此次现场解读会由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季加孚院长担任主持,参与讨论的专家有沈琳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周岩冰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和梁寒教授(天津肿瘤医院胃外科)。

 

  投票辩论环节

 

  各位专家对大会中较有争议的话题进行投票表决,以下是投票结果:

 

  ●N分类依据的是淋巴结比率而不是阳性淋巴结数目 (NO NO NO NO)

 

  ●PET可用于预测胃癌术前化疗的疗效 (YES YES NO YES)

 

  ●所有胃癌肝转移都可采用转移灶切除术治疗 (NO NO NO NO)

 

  ●EGJ经腹与经胸壁扩大根治术的术后长期生存质量,后者优于前者 (NO NO NO NO)

 

  ●手术切口(腹腔镜、开放、小切口)是否影响生存质量? (弃权 YES YES NO)

 

  ●对于IV期胃癌,手术是否有作用? (YES NO YES NO)

 

  ●姑息性化疗是否有价值? (YES YES YES YES)

 

  ●对于近端肿瘤,常规上可选择脾切除 (NO NO NO NO)

 

  ●EGJ腺癌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优于新辅助化疗 (NO NO YES YES)

 

  主题热议环节


  胃癌的外科手术

 

  梁寒教授谈到了他在此次大会中的报告。他指出,中国胃癌分期分布与日韩、欧美都不同。欧美主要是散发病例,中国病例数较多。而且我们的手术技术与日韩不相上下。日本早期癌症占80%,韩国是60%左右,所以他们对这种扩大手术做的较少。JCOG 9501试验在设计上不包含N3病例,只有N0到N2的病例,T4患者仅占1.9%。中国的研究中,T3~T4的肿瘤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转移率高达45%。梁寒教授总结过去八、九年的病例,其远端进展期胃癌14v转移率19%,因而这种预防性清扫是有必要的。回顾性研究看出,I~II期没有转移,III~IV期的转移率不到45%。因此梁寒教授认为,中国要设计自己的研究,结合国内大量病例,尤其是IIIb、IIIc期胃癌患者,加上围手术期化疗,这样可以迅速提高中国胃癌患者的预后。日韩和欧美对这一研究都不感兴趣,所以只有我们中国自己去做。

 

  季加孚教授赞同梁寒教授的观点,并补充说,我们国家的胃癌主体是进展期胃癌,它需要以规范标准的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治疗方法的演变是由患者群体分布所决定的,而且与整个国家/地区对于胃癌治疗的经验积累相关。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很多专家精湛的手术技巧让欧美国家、日本、韩国赞叹不已。然而,由于全国现在涉及胃癌治疗的医院有2000多家,全面达到手术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任重道远的。对于肿瘤比较大,T分期比较高,肿瘤的位置比较偏下,或者占据胃的多个分区的患者,可能要进行14v预防清扫;对于I期、II期的患者,甚至是T3的患者,我们就要考虑是否要做。此外,季院长提出了几点争议的问题,如什么是第6组淋巴结,第6组淋巴结的解剖学分界,14v淋巴结的解剖学分界,12p淋巴结(还有8p)能不能清扫?还提到了日本的两种意见,以Takeshi Sano为代表的学派认为不清扫14v,以Mitsuru Sasako为代表的学派认为有些患者要选择性清扫14v,比如做过新辅助化疗的患者。

 

  胃癌新辅助治疗

 

  沈琳教授讨论的话题是新辅助治疗。她提到,III期患者加上IV期局部潜在可切除的患者占我国胃癌患者的40%左右。对这部分患者,首先要想办法达到R0切除,想尽一切办法缩小范围。日韩不太关注这一群体,欧洲新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太低,美国近端胃食管结合部病例比较多,他们比较的是放化疗和单纯手术,因此中国需要有自己的临床研究。对于IV期患者,近几年来由于药物治疗的进步,对于肿瘤的缩小和降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使一部分原本不可能手术治疗的患者获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且从初步结果看,国内文献报道的结果也是不错的。但是这个群体一定是高选择人群,在这方面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日本,日本的患者群体和我们不完全一样,而且日本在化疗方面更讲究生活质量和生存延长,他们不太做一些明显肿瘤缩小方面的治疗,他们的治疗剂量非常低,通过长期给药延长生存,但这对于中国这一肿瘤负荷量较大的群体未必适合。对于IV期人群,中国迫切需要有我们自己的临床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国胃癌患者的临床问题。

 

  季院长补充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营养状态、体能状态也会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医生群体除了给患者治病,在科普宣传方面也任重道远。

 

  腹腔镜手术

 

  周岩冰教授讨论的话题是腹腔镜手术。他谈到,中国的腹腔镜手术在最近的十年发展日新月异,发展速度超过了预期,也使得这次全世界的参会专家都换了一种角度看中国。但是我们开展这一技术并不是完全照搬欧美的传统观点,我们更多是做到了中国的特色。中国目前还是进展期癌症居多,早期胃癌目前占10%左右,还有更多一部分是中晚期胃癌。腹腔镜技术在胃癌领域的应用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可以通过腹腔镜在最后关头给患者做免于开腹的诊断,这方面我们在全世界做得是非常好的,并且我们在RESOLVE研究中,把腔镜在内的很多影像技术结合,这必定能在将来给大家提供很好的证据。第二,腹腔镜对胃癌本身的治疗。日本和韩国基本把它涵盖在早期胃癌(T1、T2)的治疗中,而在中国现在有相当一部分进展期胃癌能通过腔镜来治疗。期待将来中国特色的CLASS试验能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结果。这次在ASCO会议上公布了CLASS试验的I期临床结局,和普通开放手术相比没有很大的差别,我们也期待它在总预后、总生存等方面有很好的结果。第三,医务工作者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天来参会的大多数都是代表中国拥有最先进水平的大中心,而我们将来更多的发展还是着重于一些中小型医院,因为大量胃肠道肿瘤是在这一部分医院中治疗的。我们一定要做到同质性,使患者能够在大中心接受和欧美、日韩一样的一流治疗,并且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得基层的医生得到非常好的培训,使他们也能够开展此类手术,并且使更多患者受益。

 

  季院长对周岩冰教授发言进行总结,并补充了自己参加ASCO外围会的收获。他说,发达国家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比例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所以他们的预后好。对于我们国家,除了大的中心把质量控制到极致外,医疗工作者还要担负培训的任务。并且要做到让所做的工作可重复,所传授的技术让更多的医生容易掌握。

 

  免疫治疗

 

  随后,沈琳教授又谈到了免疫治疗的问题。目前免疫治疗在胃癌中的结果有些令人失望。但是,如果把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一些免疫状态的改变全部列到一起,变成一个调节网络的作用,在做任何治疗的时候,必须要想象它在其他方面带来的一系列改变。那么,未来免疫治疗的手段会比较多,不单纯是通过药物。

 

  季院长总结

 

  最后,季院长总结了此次圆桌会的讨论内容,从外科手术争议点,到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的观点,以及腹腔镜在胃癌诊治过程中的特点和注意点,中国人群、中国医生的培训、教育等等方面,以及对免疫治疗的认识。总体来讲,中国胃癌治疗任重道远。也期待着通过2017年的大会,我们团结起来,向胃癌宣战!也希望我们中国的胃癌患者和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共同努力,来抵抗这个亚洲头号杀手疾病。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高珊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圆桌会IGCC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