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胃癌领域进展迅猛,中国由最先向世界胃癌领域专家学习经验,到自主研发药物,中国胃癌领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上中国胃癌领域专家尽显风采,中国胃癌专家团队分享的研究数据也成为大会的热点话题之一。《肿瘤瞭望》有幸邀请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周岩冰教授展望胃癌机器人手术的未来,并分享了胃癌术后消化道重建和胃癌肝转移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经验。
《肿瘤瞭望》: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是首次由我国主办的国际性胃癌专科学术会议,您在大会上重点关注哪些方面的研究和报告,主要的参会体验是什么?
周岩冰教授:本次国际胃癌大会(IGCC)与往届比较,会议规模和会议质量都超过预期,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近几年,国内胃癌领域肿瘤专家在季加孚院长的领导下精益求精,不断进步。本次会议亮点主要有几个方面:亮点一:中国胃癌事业与国际接轨。早期中国主要以观摩、学习为主,现在中国更趋向于分享理论和实践。例如:在本次会议上,季加孚院院长分享了中国胃癌的现状以及胃癌领域成果,展望中国胃癌事业美好蓝图。中国可以通过国内临床研究总结经验,不再完全依赖于西方指南开展临床工作。亮点二:大会上国内临床研究和基础临床研究相关讲座、交流和主旨演讲玲琅满目,给参会肿瘤领域专家展现了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为中国胃癌领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亮点三:在会议上国内、国际顶尖级肿瘤专家采用直播的形式对8台手术进行了演示,彰显了国内肿瘤手术技术水平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这与季加孚院长标准化训练和标准化引入息息相关,大会的手术演示发挥了较好的继续教育作用。
《肿瘤瞭望》:胃癌机器人手术是一项能够安全进行的复杂手术,同时其具有微创外科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本次大会设有“胃癌机器人手术”专场,作为主持人,你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最新进展吗?
周岩冰教授:胃癌机器人手术是胃癌微创外科的里程碑事件,中国肿瘤专家能够熟练撑握胃癌机器人手术技术,并且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肿瘤专家在胃癌外科领域的工作经验。我有幸成为本次大会机器人胃癌外科手术专场的主席,见证并分享了中国和国际机器人胃癌外科的进展。301医院陈凛和西南医院的余佩武主任就中国胃癌机器人应用现状和临床研究新进展进行了工作总结和汇报,引起了国内外肿瘤专家的极大反响,充分展示了中国新一代医生在该领域中引领的力量,另人引以为豪。坚信在国家层面能够为中国肿瘤领域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平台,在医学领域中,在季加孚院长带领下并通过全国肿瘤医生的共同努力将胃癌领域工作做强、做大,达到引领世界的水平。
《肿瘤瞭望》:已有诸多重建方式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后实施,包括毕罗氏I式、毕罗氏II式和Roux-en-Y重建。您可以就这三种术后重建方式发表一下个人看法吗?您在这方面有何经验?
周岩冰教授:消化道重建是胃癌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100多年前Billroth教授进行了第一、第二例胃癌手术即为毕罗氏I式、毕罗氏II式手术。迄今为止,毕罗氏I式、毕罗氏II式与最初设计理念比较无明显变化。胃癌术后患者消化道功能良莠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例如反流问题等,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残胃炎、溃疡或出血,甚至可引起残胃再发癌。在微创时代可以通过机器人或腹腔镜完成诸多手术,也应该审视胃癌手术吻合方式,充分理解消化道生理学改变以及外科手术对病理学改变造成的影响。毕罗氏I式、毕罗氏II式和Roux-en-Y重建三种方式熟能鹤立鸡群,目前仍是各执一词,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临床研究来验证,总的方向应不偏离重建方式要吻合生理、最大可能保证胃容量和减少反流、以改善患者进食感受等方向。例如:Roux-en-Y可谓是上乘消化道重建方式,Roux-en-Y在毕罗氏I式、毕罗氏II手术方式上进行改良,其对近期远期消化道功能临床结局改善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肿瘤瞭望》:您在本次大会上就胃癌肝转移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做了精彩的汇报,您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主要的内容吗?
周岩冰教授:终末期胃癌、不具有手术适应证的胃癌目前仍是临床的巨大挑战。中国胃癌占世界胃癌患者的大部分,且以进展期和晚期患者为主,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早期胃癌患者占约20%。部分患者确诊胃癌时已经发生肝脏等远处转移,临床上肝转移是终末期胃癌的常见现象,占总患者数15%~20%。以往,胃癌肝转移患者自然病程为半年左右,胃癌肝转移患者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部分术后患者也可能出现异时性肝脏转移,此次世界胃癌大会提出应该更多地关注胃癌肝转移这一终末期病变。
针对胃癌肝转移有较多处理手段,例如:通过传统手术针对胃原发灶进行根治性手术,肝寡转移患者可以也通过手术解决。针对不具手术适应证的弥漫性肝转移的患者,可以给予患者提供传统化疗、介入治疗或射频等治疗方案,但患者获益并不明显。
目前胃癌已经进入精准医学时代,意味着可以针对不同个体基因组变化发现疾病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的规律,胃癌肝转移也存在一定规律性,但目前肿瘤界只认识其规律的冰山一角,可以在此方向进行进一步探索,例如:ToGA研究针对HER-2阳性胃癌患者采用赫赛汀治疗,研究成果发布在《柳叶刀》杂志,数据显示患者疾病得到良好控制。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研究试验中HER-2阳性患者仅约20%,较多患者不适合采用赫赛汀进行治疗。之后针对其它突变基因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包括HER-2在内的突变基因机制均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例如:胃癌肝转移机制是肿瘤血管生成,通过抑制肿瘤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达到抑制肿瘤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启示可以在胃癌抗血管生成领域展开进一步研究。胃癌HER-2突变、VEGFR-2患者数量较多,可以对其它抗血管生成靶点展开研究,但是很遗憾研究数据表明欧美国家西妥昔单抗研究数据显示肝转移患者可以获益,但中国沈琳教授牵头的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中国胃癌肝转移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治疗无明显获益。需要对患者数量、用法用量等因素进行分析,期待该领域研究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