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1日,新基血液论坛在杭州西子湖畔盛大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众多国内血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讨论多发性骨髓瘤诊疗前沿进展和临床热点。会议期间,《肿瘤瞭望》特别邀请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肖志坚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娟教授接受专访,两位教授分别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诊疗进展进行了深度解读。
李娟教授专访--国、内外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新进展
李娟教授专访
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标准
2014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颁布的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与以往的标准相比改变明显,除了常规的“CRAB”之外,还增加了三条生物学指标:克隆性浆细胞比例≥60%;血清游离轻链比值>100;MRI检查提示至少一处直径>5mm的骨损害。以上三条中,肿瘤细胞增加和MRI可在国内实行,而血清游离轻链的比值这项检查由于各个单位收费标准不统一等原因,尚未能在国内普及。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选择
目前国际上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一般按照年龄划分,对于<65岁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常规进行4~6疗程的诱导治疗后,可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续维持治疗。在某些研究机构,维持治疗之前会给予患者数个疗程的巩固治疗。
对于>65岁不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强调系统完成8~9个疗程的整体化疗,能够使此类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减到最低水平。而国内的治疗现状是,包括来那度胺在内的新药上市后,很多患者在联合新药方案4~6个疗程化疗后即获得比较理想的缓解状态,往往没有后续治疗,导致疾病很快复发,丧失移植或获得长缓解的机会。这也是国内的患者宣教与国外的差距,影响国内MM患者的长期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的分层治疗
目前国际上依赖ISS分期、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改变、LDH水平等指标来界定MM的危险度,并进行分层治疗。此外,很多新药已经在国外上市并被批准应用于临床,比如抗CD38单抗(Daratumumab)、BTK抑制剂(依鲁替尼)可用于难治复发性MM,我们也期待这类新药能尽早进入中国市场,造福国内MM患者。
多发性骨髓瘤的预后评估
在MM疗效评估方面,微小残留病(MRD)监测重要性愈发凸显。国内多参数流式检测、分子生物学标记等均能够比较准确地监测MRD。此外,包括PET/CT、SUV摄取等影像学检查也有助于疗效评估。尽管MRD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国内MRD监测方法及参数在各个单位间并非完全统一,导致评判标准不尽相同。
虽然国内在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及预后评估上与国外有主观和客观上的差距,但中国多发性骨髓瘤领域专家也在不断努力,缩小差距。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经验交流
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国内外的新药诱导治疗大致相同。本中心对于适合移植的患者常规进行4~6个疗程的诱导治疗,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继而进入维持治疗阶段,这部分MM患者需要终身治疗。
而对于不适合移植的MM患者,我们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经济情况,制定整体治疗方案。除超高危外,适合移植的MM患者在我中心的中位总生存时间达到了与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相同的8年左右。
此外,本中心也开展了基于危险度的分层治疗,结合中国南方患者的情况,除外ISS分期之外,将HBsAg(+)作为影响MM患者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我们对包括HBsAg在内的诸多影响MM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权重分析,通过积分评价患者危险度,<4分为低危组,4~8分为中危组,>8分为高危组。
对于高危患者,本中心通常不会常规选择诱导治疗、自体移植及后续维持治疗方案。取而代之,我们会选择更为激进的治疗,比如有合适供体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无合适供体的tandem移植或尝试新药治疗。这样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中位生存时间<2年的超高危患者寻找新的治疗出路。所以,针对危险度的分层治疗将明显改善MM患者的生存。
来那度胺成为多发骨髓瘤MM治疗新选择
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来那度胺的应用越来越广。采用来那度胺的联合方案(RD/RAD)治疗复发/难治性MM疗效显著,尤其是对复发后早期即选用含来那度胺联合方案治疗的患者,效果更加理想。来那度胺的作用机制与细胞毒药物或者蛋白酶体抑制剂不同,如果一线选用细胞毒药物和(或)蛋白酶体抑制剂,那么复发后再选用来那度胺就有独特的优越性。
在我们中心,来那度胺还用于MM的维持治疗。无论患者是否移植,来那度胺均可在诱导治疗和维持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口服的用药方式,则更显示出其便捷性。维持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将极大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MM治疗药物发生率较高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周围神经炎,而来那度胺除骨髓抑制导致周围血象偏低之外,周围神经炎发生率较低,耐受性好。
在老年MM患者中,来那度胺也有较好的治疗前景:大部分老年患者并不是以病情急剧进展和肾功能损害前来就诊,这类老年患者疾病发展相对缓慢,以免疫调节剂为主的联合治疗可能带来明显的获益,而口服给药也给让老年MM患者在家治疗成为可能。
专家简介
肖志坚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副所院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中心主任,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国病生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分会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和《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主编,《Blood Review》、《Acta Haematologica》等杂志编
委。
李娟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内科主任,血液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广东血液分会主任委员
第二、三届中国医师学会血液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学会血液分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第八届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