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上与发生浸润性乳腺癌危险性相关疾病的处理争议较大,其发生乳腺癌的风险有多高?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Amy C. Degnim教授针对以上问题在本届SABCS上做了专题汇报。
非典型导管增生(atypia ductal hyperplasia, ADH )是发生在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duct lobular unit,TDLU)中的一种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学上具有低级别DCIS的形态特点,但尚未达到诊断DCIS的标准,其发展为浸润癌的危险性为中度。既往研究表明空心针活检后病理为ADH的患者存在低估风险(Upgraderate, UGR:13-31%)。Degnim教授认为对于UGR低患者的ADH病变不用进一步做手术切除,对UGR高的ADH需进一步行手术切除的加法。UGR小于5%意味着ADH病变累及范围小,临床不能触诊定位,空心针或微创活检可完全切除病灶。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UGR升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①年龄大于50岁;②钼靶上有微钙化;③病变范围大于1.5cm ;④有临床可触及肿物;⑤显微镜下有1个以上的ADH病灶;⑥病变累及导管数量多、明显的细胞异型性,镜下有坏死。源于梅奥诊所的研究表明ADH病理UGR为16%,低风险因素:①镜下无坏死;②镜下1个ADH灶行病变50%以上的切除范围或镜下2-3个ADH灶但行病变90%以上的切除范围。
一项源自MD Anderson肿瘤中心对ADH的研究,术后3年随访显示12%(6/50 )的手术切除组患者发生乳腺癌(其中1例为双乳腺癌,3例发生在穿刺同侧,4例发生在穿刺对侧),5.6%(7/125)的观察组患者发生乳腺癌。
以往研究认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lat epithelial atypia, FEA)转为DCIS或浸润性癌的风险为25-33%。关于1251例穿刺确诊FEA患者术后随访发现6.9%后续发展为恶性病变(DCIS4.6%,浸润性癌2.3%)。现有观点认为FEA是否后续切除应考量其临床表现,小于1厘米钙化,无临床可触及肿物,病变小且活检切除完全,这类患者观察即可。5-10%的FEA可发展为恶性病变,25-30%可进展为不典型增生(atypia hyperplasia, AH )或小叶原位癌(lobularcarcinoma in situ, LCIS)。非典型小叶增生(atypia lobular hyperplasia, ALH)与LCIS曾广泛用于不同程度的小叶瘤变(lobularneoplasia, LN ),其有10%的 UGR。
梅奥乳腺中心1967-2001年数据表明AH有每年1%的乳腺癌发生风险,ADH与ALH差不多,另一项1994-2011的多中心数据表明,ADH10年后患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是5.7%,空心针穿刺确诊ADH仅观察者风险为5.0%,行手术切除者风险为6.7%。一项未行手术切除而空心针穿刺活检证实为AH患者年风险为1.7%, ALH年风险为2.1%。来源于MSKCC的数据表明AH发生乳腺癌的年风险为2%,与病变累及范围呈正相关,药物干预可将风险降至0.27。
目前干预药物有他莫昔芬、雷洛昔芬、阿那曲唑和依西美坦等,是否一定要续行药物干预需严密评估风险。磁共振对于筛出乳腺癌风险人群研究结果不一,但目前认为:AH患者是否行MRI筛查需要行风险评估,对单纯LCIS患者行MRI筛查目前没有证据。对于目前乳腺癌高风险患者可行腺体切除,哪些患者是腺体切除指征,需要严密综合评估风险后再干预。
空心针活检确诊为ADH、FEA、ALH与LCIS后应观察还是手术?Degnim教授认为有临床可触及肿物或病理与临床不符,建议行进一步行手术切除。ADH :常需要切除;LCIS :常需要切除;ALH:常不需要切除;FEA:切不切除与其临床表现有关,大多不用临床干预。乳腺癌高风险病变临床干预还有很长的临床研究和临床道路要走,更需要多学科的配合,共同评估乳腺癌风险后再做加减法,达到个体化精准治疗。
专家简介
金锋教授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分会(CSCO-BC)常委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老年学学会乳腺癌分委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外科学组组长
辽宁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毛晓韵
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乳腺外科
从事乳腺疾病诊治的临床工作,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分子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省级课题,发表多篇 SCI 论文;《中华乳腺病杂志》中青年编辑委员;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会分会泛京津冀术中放疗协作组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沈阳学组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