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专访︱江泽飞教授解读北京CSCO-BC年会精彩看点

作者:肿瘤瞭望   日期:2018/4/16 15:21:02  浏览量:29662

肿瘤瞭望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者按:2018年4月12日至14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年会暨北京乳腺癌高峰论坛在早春的北京隆重召开。大会涵盖“精准医学、CSCO-BC临床研究大数据、药审新政、指南共识、化疗专场、名家视角、数据解读、分类治疗、全程管理、人工智能和临床实践”等版块,知名专家学者以多种形式和多学科内容带来了乳腺癌领域的学术盛宴。《肿瘤瞭望》有幸邀请到大会主席江泽飞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本届乳腺癌年会的精彩内容。

江泽飞教授

 
本届年会,倾听我们自己的声音
 
CSCO乳腺癌专委会的年会,已经走过16年的历史。从最早的学习班到高级研讨会、北方沙龙、北京高峰论坛,今年的年会正是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成立一周年。本次大会最大的特点在于七成以上的内容都由中国专家讲解,包括中国学者对这个行业的贡献,中国的指南和经验,市场合作的成果,中国医生的病例及临床研究。
 
会议也会讨论中国医生参与的国际研究,和中国医生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结果。大会内容还包括精准的检测、精准的医疗,还会去触及和牵手人工智能。在病例讨论的环节会有医生的决定、智能的决策、专家的点评,还会体现真实的随访结果。 
 
在整个环节的安排中,既有名家的视角,又有指南的解读,更有意义的是来自中国专家的经验。比如宋尔卫教授会讲国内各行业对乳腺基础研究的贡献;付丽教授会针对某个特定类别去讲自己的体会;刘荫华教授会讲他们中心建设十年以来,从指南的落实到他们的实际经验,以及对行业的贡献;流行病专家郑莹教授会讲线上和线下的患者管理和随访。
 
会议还有CSCO大数据库的数据披露,某些随机对照解决不了的临床数据,比如受体低表达患者的治疗模式是什么?不同年龄段的中国乳腺癌患者治疗模式有无区别?符合临床研究的病例和不符合研究的病例,治疗过程中是否有相同之处,转归是什么?
 
还会有关于新药评审的内容,因为现在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新药的政策,在马上要零关税的情况下,如何让国际上最好的产品进入中国,如何同时加快中国的研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评审中心(CDE)的管理专家、管理层领导会听到医生的声音,听到研发企业的科学家的声音。此外还会有一些国内自主研发产品的上市活动。
 
 
中国医生的经验和情怀
 
2018CSCO-BC指南已经发布,会议更重要的内容是解读和分享指南。也许有人会说中国专家对指南的贡献率不到5%,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大型临床研究都有中国的贡献,比如说帕妥珠单抗临床研究,全球4805例,包含台湾香港大陆在内的学者加起来的病例数是570例,这个单一临床研究的贡献就超过了10%。像这样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能说文章是国外发的,中国专家就没有贡献,中国专家的排名可能是第二位、第三位,甚至是第一位。况且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在国际上发表以后,也在影响医学指导原则。所以指南的贡献仅凭多少比例判断,是极不科学的。
 
CSCO-BC乳腺癌指南,是十几年前在前辈老师孙院士的指导下,把NCCN指南引入中国,并且在学习吸收中提炼出最精华之处,同时结合中国医生的治疗可及性和支付手段,甚至把医保、药物毒性都考虑其中,才形成的中国专家独特的推荐等级。比如某个很好的方案,它的循证医学的等级很高,但是它的价格不可及,或者产品不可及,我们的推荐证据级别就没那么高。还有些方案价廉物美,尽管现在不流行,但在这个阶段用它治疗就很好,因为随机对照研究只解决产品的寿命和生命。
 
在临床治疗的决策过程中,有很多方面要考虑的时候,就需要有大数据,需要有专家的共同意见,所以2018CSCO-BC指南既融入了当今国际上最前沿的学术进展,同时也有中国专家的宝贵意见,更有各个区域各个层级的医生,甚至包括患者家属和病人的反馈。这份指南增加了很多内容,今年还保留了原来的发行价格,会惠及更多的医生,也惠及各种患者。
 
希望本次年会给大家带来一个可以说自己的内容,并且在交流中体会到学术进步的机会,同时也能帮助大家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会议的最后环节依然是真实病例的讨论,这是会议每年的传统。在真实病例的讨论过程中,会有智能决策,会有专家评分,会有指南核对,真实再现病人的治疗。医生的本职是救死扶伤,这是始终铭记在心的。
 

版面编辑:洪山  责任编辑:彭伟彬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江泽飞乳腺癌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