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9年6月16日,第24届欧洲血液学会(EHA)年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圆满落下帷幕。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中/高危组AML患者的有效、乃至唯一的治愈手段,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到(60~70)%。尽管如此,复发仍是导致移植失败,影响患者疗效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在本届EHA大会上,来自美国的Christopher Hourigan教授报告了移植前运用外周血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来预测AML患者移植的预后研究数据。本刊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针对该项研究成果进行精彩点评。
既往研究证实,监测患者移植前后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可以有效预测患者白血病复发的风险,同时基于患者MRD水平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可以减少复发,是提高患者疗效的重要策略。
在今年的EHA会议上,来自美国的Christopher Hourigan教授报告了一项在188例血液学缓解的AML患者中,评估移植前外周血NGS检测结果对移植预后影响的研究数据。研究采用的靶向测序panel共包括13个基因(ASXL1、DNMT3A、FLT3、IDH1、IDH2、JAK2、KIT、NPM1、NRAS、RUNX1、SF3B1、TET2和TP53),患者随机接受清髓性或减低强度的预处理。
结果显示:约1/3的患者移植前NGS检测阴性,在这部分患者中,预处理方式对移植预后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在NGS检测阳性的患者中,接受清髓性预处理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接受减低强度预处理的患者(61% vs. 44%,P =0.02),究其原因,是后者移植后复发率明显升高。
专家点评
吴德沛教授:多色流式细胞术(MFC)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是AML患者常用的MRD检测方法,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适用性仍存在不足,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诊疗需求。NGS作为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特点,已成为研究血液肿瘤分子发病机制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90%以上的AML患者在发病时可以检测到不同的相关基因突变。
目前,NGS已广泛应用于AML的诊断和危险分层,部分研究也已开始尝试将NGS技术用于AML的MRD检测。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初次诱导后获得完全缓解的AML患者中,通过深度测序,多数仍能检测到部分突变,且突变基因性质及其比例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近期的另一些研究也证明,AML患者移植前采用NGS技术来监测MRD具有预后意义。Hourigan教授的研究则首次探讨了不同移植体系(预处理强度)下NGS结果的预后价值,提示NGS阳性的患者应首选清髓性移植。
NGS成为AML的常规MRD检测手段尚有许多具体细节亟待解决,包括本身技术的标准化问题、适用对象、靶向测序panel应包含哪些基因、预警的阈值设定等等。将来,如何将NGS技术与原有MRD检测手段进行整合,并建立包含患者临床特征、细胞及分子生物学信息、MRD以及(移植)治疗相关参数等多方面数据的综合预后评估体系也仍有待进一步的工作。只有这些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NGS用于AML的MRD监测、实现AML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包括移植)才能真正得以实施。
专家简介
吴德沛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副院长
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第二、三届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亚太骨髓移植学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第五、六届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主任委员
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重大新药创制及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以通讯作者名义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多篇代表性论文发表于血液学最高期刊《Blood》,《Leukemia》杂志
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担任《中华血液学杂志》和《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十余种SCI及核心杂志编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聘为中央保健局保健专家,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专家、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专家。曾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获得 “EBMT-圣安东尼”骨髓移植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