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多数肿瘤细胞表面CD30呈强阳性表达,且将近90%~100%的患者都存在CD30的一致性表达,因此CD30对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个绝佳的治疗靶点
编者按: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多数肿瘤细胞表面CD30呈强阳性表达,且将近90%~100%的患者都存在CD30的一致性表达,因此CD30对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是一个绝佳的治疗靶点。维布妥昔单抗(Brentuximab Vedotin)是一种靶向CD30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Drug Conjugate,ADC)。ECHELON-1研究为国际性、大型、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纳入新诊断为III / IV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比较了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与标准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截至目前,维布妥昔单抗在复发难治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可以看到非常好的效果。在2022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美国梅奥医学中心Stephen M. Ansell教授针对该项研究的六年随访的最新数据进行了口头报告(Abstract #7503),引起了学界的密切关注。本刊特邀请南开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肿瘤中心主任王华庆教授针对该项研究进行了精彩评述。
研究背景
在ECHELON-1这项III期临床研究(NCT01712490)中,共纳入1334名初治III或IV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多柔比星、长春碱和达卡巴嗪(A+AVD)对比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碱和达卡巴嗪(ABVD)的治疗方案,比较二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患者按1:1随机分组,在第1天和每28天接受最多6个周期的A+AVD(n=664)或ABVD(n=670)。试验的主要终点是由独立审评机构(IRF)评估的改良无进展生存期(PFS)。关键次要终点是患者总生存期(OS),这是一项针对意向性治疗人群的事件驱动、预先指定、α对照分析。
最初的研究表明,A+AVD方案改善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Connors等,NEJM 2018)。在随后长达5年的随访分析中,也显示出一线A+AVD方案对III/IV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具有改善PFS的获益;并且与ABVD相比,A+AVD具有可控的长期安全性(Straus等人,Lancet-Haematal,2021)。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Ansell教授等报告了他们经过大约6年的随访(截止日期:2021年6月1日)后,针对预先指定的总体生存(OS)的分析数据。
研究结果
研究的中位随访时间约为73个月,结果表明,接受A+AVD疗法的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41%(风险比 [HR] =0.59,95%CI:0.396-0.879)。与ABVD疗法相比,患者在采用A+AVD疗法后,OS获得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两组患者的6年估计OS率分别为89.4%(95%CI:86.6%~91.7%)vs . 93.9%(95%CI:91.6%~95.5%)。
在安全性方面,A+AVD组的长期安全性与ABVD组相当,没有观察到维布妥昔单抗新的安全性信号。治疗突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在两组均持续缓解或改善,分别为86%(379/443)和87%(249/286)。与ABVD组相比,A+AVD组报告的继发性恶性肿瘤较少(23例vs. 32例)。A+AVD组与ABVD组相比,更多女性患者报告怀孕(49例vs. 28例)或活产(42例vs. 19例);没有死产报告。
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与ABVD相比,A+AVD治疗导致死亡风险显著降低41%,且安全性与先前报告一致。这些结果证实A+AVD是先前未经治疗的III/IV期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首选方案。
专家点评
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长久以来无法都无法获得总生存期的改善。ECHELON-1临床研究是晚期霍奇金淋巴瘤仅有的两项一线随机对照研究之一,它的长期随访数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这些结果表明,维布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这将对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深远的影响。该联合疗法有希望成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
原文链接:
First-line brentuximab vedotin plus chemotherapy to improve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stage III/IV 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An updated analysis of ECHELON-1. J Clin Oncol 40, 2022 (suppl 16; abstr 7503)
王华庆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天津市人民医院(南开大学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
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全国常务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老年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全国执行委员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专家
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肿瘤学专业)学术带头人,首届“天津名医”获得者。《中国肿瘤临床》常务编委,《白血病,淋巴瘤》,《临床肿瘤学》、《癌症Cancer》中文版、《中国医刊》,《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和《癌症》杂志编委,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Active会员。
1984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后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学获硕士学位,2009年于武汉大学肿瘤学获博士学位。1989-1991年于瑞士巴塞尔大学圣加仑(St.Gallen)州立医院肿瘤中心研修。1995-2000年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先后在美国M.D 安德森肿瘤中心、美国哈弗大学医学院Danner Faber肿瘤研究所、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短期研修。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次、中国抗癌协会科技进步奖一次。担任《中国肿瘤临床》等6家国家核心杂志的常务编委或编委。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4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4部、参编6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0余名。从医38年,主要从事恶性肿瘤内科临床和转化研究,主攻方向为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抗肿瘤新药的药代动力学和临床试验。
近五年来,王华庆同志作为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以放化疗专科为基础健全肿瘤诊疗手段,增设肿瘤外科、血液肿瘤、肿瘤微创介入亚学科,主持承办省市级以上学术会议5次。2021年带领肿瘤团队中标天津市医学重点建设学科。2020年荣获首届“天津名医”称号。与天津广播电台联办防癌500问每周科普讲座,现已完成80余讲。任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委会主委、临床化疗专委会副主委,每年在全国讲授肿瘤规范化治疗20余场。为南开大学医学院授课,带教培养南开大学、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9名、博士研究生4名。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参研面上项目1项,结题市局级项目1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3篇,其中SCI 收录9篇,累计影响因子60余分。科研课题在美国ASCO行壁报交流2次。主编主译专著3部,牵头全国性临床研究3项,参与新药临床试验33项。